東陽浩瀚2015年業(yè)績數(shù)據(jù)
而東陽美拉情況也相同,業(yè)務廣告、參加綜藝節(jié)目及導演服務。其中包括馮小剛作為編劇、導演、監(jiān)制、制片、演員、廣告代言人等業(yè)務產(chǎn)生的利潤。從東陽美拉的業(yè)績情況來看,2015年,東陽美拉實現(xiàn)凈利潤4602.67萬元。
粉飾公司業(yè)績的利器
翻看這兩家公司的歷史就能發(fā)現(xiàn),早在收購一開始,這兩筆收購案就備受質疑。
東陽浩瀚成立于2015年10月21日,而華誼兄弟在10月22日就發(fā)布公告稱,以7.56億元的價格收購東陽浩瀚70%的股權。
馮小剛的東陽美拉成立于2015年9月2日,兩個多月后的11月19日,華誼兄弟宣布以人民幣10.5億元收購東陽美拉的股東馮小剛和陸國強合計持有的70%的股權。而當時馮小剛持有東陽美拉99%的股權,華誼兄弟這一收購行為被戲稱為“塞錢給馮小剛”。
而在2013年時,華誼兄弟還以2.52億元的價格收購弘立星恒和嘉木文化合計持有的浙江常升影視制作有限公司70%的股份。彼時,常升影視成立也只有短短3個多月。隨著這一收購的完成,張國立也成為當時華誼兄弟第九大流通股東。
華誼以上三次頗引人注目的收購案都是超高溢價完成的。公開資料顯示,收購浙江常升時的溢價率為12倍;2015年的收購溢價率則高達15倍。
實際上,華誼看似吃虧的行為實則是另有打算。除了綁定流量效應非凡的明星之外,給他們戴上“金手銬”之外,如今其另一用處也浮出水面:粉飾上市公司業(yè)績。
事實上,明星的收入一般是按比例分給經(jīng)紀公司和明星,經(jīng)紀公司的部分作為公司收入,而明星個人收入是營業(yè)成本。但在華誼這里,明星個人收入?yún)s由明星自愿還給公司,并作為公司的利潤。這么一來,兩家公司的天價收入實際上搖身一變,成為了華誼兄弟的利潤。
此前,易凱資本有限公司創(chuàng)始人王冉曾公開披露,大牌藝人和大牌導演掙錢越來越多。目前一對一線明星夫婦的年收入會超過大多數(shù)影視公司的利潤,兩對一線明星的年收入之和基本上會超過市場中所有影視公司依靠主營業(yè)務收入所取得的年利潤。對影視公司來說,本來的成本便不僅不再是成本,而且變成了收入,一進一出,虧的轉為盈利,盈利的變成賺瘋。
于是,華誼兄弟通過將明星的天價收入轉為公司收入,也就達到了提升上市公司業(yè)績的目的。
然而對于明星來說,他們將各自不等的收入全部自愿貢獻給公司,再按照股權分配利潤,實際上是頗為荒唐的,尤其是像Angelababy這種僅憑《孤芳不自賞》一部片子便拿到了8千萬片酬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