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云鵬撞臉賈玲】面館5點開張,岳云鵬和孔云龍4:30往回走,可巧每到那時就該郭德綱上臺,他一上臺,兩人就往外走,后來郭德綱開玩笑問他們“是有多不愿意看我”,兩人趕忙解釋一番。
雖然依然不懂什么是相聲,但在每天聽的過程中,岳云鵬也逐漸對這門手藝產(chǎn)生了興趣,“怎么兩三句讓觀眾就樂了,他到底說的是什么意思,比如說佳人買紙糊窗簾,什么叫佳人,后來一問,才知道佳人是小媳婦,很多話,我不知道,不懂。”
郭德綱給岳云鵬和孔云龍開蒙的活是《八扇屏》,十多年前他在天津跟老相聲藝人常連安的九兒子常寶豐求教時,常九爺教他的第一個活也是《八扇屏》。他就如當(dāng)年常九爺一樣,也給倆孩子一本冊子,讓他們拿回去背詞兒。
岳云鵬曾回憶,那時因為還要上班,背了好多天才背下來,結(jié)果郭德綱一聽,發(fā)現(xiàn)他口音太重,把“后漢三國年間”念成“后漢三鬼年間”。“我?guī)煾嫡f,你口音得改。沒辦法,就念報紙。好在咱也上過學(xué),知道正確的音念什么,慢慢練,三個月以后就好多了。”
當(dāng)年10月,因華聲天橋跟相聲大會要的分賬比例暴漲(從“三七開”漲到“倒二八”——后臺二份,劇場八份),郭德綱等人就停了在此的演出,搬去天橋樂茶園。一下子離著遠(yuǎn)了,再無法趁面館午休時間趕場,岳云鵬和孔云龍就干脆辭職來學(xué)藝。
2014年2月,做客中央廣播電臺文藝之聲《文藝大家談》節(jié)目時,岳云鵬回憶當(dāng)時他給家里打了電話,跟父母商量學(xué)藝的事。他說,“我學(xué)歷不高,會的東西不多,如今找了個師父,說相聲的,我想學(xué),是門手藝,這幾年就不能往家里寄錢了。”父母雖然不知道相聲是怎么回事,但還是支持岳云鵬去學(xué)。
對于當(dāng)年這個決定他命運的選擇,岳云鵬在微博中寫過這樣一句話,“路是我自己走的,之前我沒有選擇也沒有資格選擇,只是機會擺在面前我把握住了。”
“你把掃帚再給岳云鵬吧”
就在岳云鵬辭職學(xué)藝的那一年,2004年7月,相聲名家郭全寶先生去世,北京文藝臺相聲節(jié)目《開心茶館》的主持人康大鵬想做一期懷念郭先生的節(jié)目,他打聽到曾與郭先生生前合作過的李文山當(dāng)時正在華聲天橋一個叫“北京相聲大會”的園子里演出,就前去邀他做節(jié)目,那是康大鵬第一次看到郭德綱的相聲表演。
當(dāng)年10月30日,在北京相聲大會轉(zhuǎn)至天橋樂茶園演出的第二周,康大鵬錄制了郭德綱的相聲,此后隨著節(jié)目的播出,知道郭德綱和相聲大會的人越來越多,現(xiàn)場觀眾也從最初的30多人漲到上百人。
在著名相聲票友東東槍早年所寫的《誰是郭德綱》一文中,曾有這樣的描述,“到2005年,每場的觀眾人數(shù)都能達(dá)到四五百人左右。因為不對號入座,下午兩點開始的演出,每次都是上午九點便有人前去買票進場。2005年12月4日的‘紀(jì)念相聲大師劉寶瑞誕辰90周年相聲專場’,有觀眾提前六天打電話訂票,得到的是樓上樓下所有座位都已被訂出的消息。”
2005年11月4日,郭德綱回到家鄉(xiāng)天津,在中國大戲院舉辦了自己的首個大劇場商演,一炮而紅。11月底12月初,京津媒體開始集中報道郭德綱,短短三個月內(nèi),郭德綱就從圈子外幾乎沒人認(rèn)識的草根相聲演員變成了“紅遍全國”的明星。
然后郭德綱和德云社的蒸蒸日上,與岳云鵬沒什么關(guān)系,在進入德云社的最初兩年,他所做的事就是掃地和搬桌子。2005年夏天,他曾登過臺,一段15分鐘的《雜學(xué)唱》他說了3分鐘就因忘詞而下臺。“太緊張了,一片空白,下來以后,肚子疼。”他這樣描述當(dāng)時的自己。
這次之后,郭德綱仍就讓他掃地,即便登臺也只是在開場與李云杰拆唱一段太平歌詞,而一同來的孔云龍則已經(jīng)開始登臺背貫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