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臺灣精品演出劇作,吸引臺灣觀眾登“鷺”觀演,探索兩岸舞臺劇合作新模式——
廈門漸成兩岸文藝交流“主戲臺”
廈門閩南大戲院與臺灣音樂時代劇場合制的音樂劇《微·信》劇照。
把好劇引到廈門來
一心追求夢想的主角,頻頻遭到母親阻攔,傷心之余來到好友的酒吧訴苦,卻意外穿越回30年前,遇上了年輕時的媽媽并得知她阻攔的原因……11月18日,臺灣師范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帶來的原創(chuàng)音樂劇《壹酒捌陸》在臺北南海劇場上演,讓臺下不少觀眾笑中帶淚。
舞臺下,有一批受到主辦方邀請出席的特殊觀眾觀演,分別來自中國戲曲學院、北京舞蹈學院、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等多家單位。廈門閩南大戲院管理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羅艷,也是其中之一。
“大賽為我們引進臺灣新一代表演人的優(yōu)秀原創(chuàng)音樂劇提供了一個良好平臺。”羅艷說,廈門閩南大戲院長期關注能夠在兩岸民眾中引起共鳴的優(yōu)質臺灣劇作。在10月14日,同樣由臺灣師范大學創(chuàng)作的音樂劇《家·書》,就以“閩南大戲院首次引進的臺灣學生原創(chuàng)作品”的名義在該劇院上演。
事實上,閩南大戲院籌建之初便明確了“聯(lián)通海峽”的定位,著力引進臺灣的精品演出與臺灣舞臺新銳的原創(chuàng)作品。在今年的兩岸藝術節(jié)中,臺灣果陀劇場舞臺劇《最后14堂星期二的課》走進廈門閩南大戲院,以生命和死亡為主題的話劇,演繹瀕臨死亡的教授莫利與學生米奇之間的對話,為兩岸觀眾帶來了一場洗滌人心的文化之旅。“兩岸民眾的情感和關注點相通,更容易理解這部劇中發(fā)人深省的內涵。”臺灣果陀劇場創(chuàng)辦人梁志民說。
這張“引進節(jié)目”名單可以列得很長。從開業(yè)以來,賴聲川經典舞臺劇《暗戀桃花源》、林懷民云門舞集《松煙》、吳念真舞臺劇《臺北上午零時》、臺灣優(yōu)人神鼓《時間之外》等多部臺灣經典作品都曾在閩南大戲院上演,涵蓋話劇、音樂劇、芭蕾舞劇、打擊樂、現(xiàn)代舞集、傳統(tǒng)歌仔戲等不同門類。而足不出島就可以欣賞海峽對岸精品文藝演出,領略臺灣舞臺藝術魅力,也讓不少大陸藝術愛好者倍感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