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央視的“你幸福嗎”在坊間泛濫成災,“元芳你怎么看”也在微博上滿屏狂歡;數(shù)日之后,隨著成都市漿洗街的小販們在“城管來了”的一聲尖叫中作鳥獸散,元芳也終于豁了出去,忍無可忍地對狄大人拔劍出鞘?,F(xiàn)在,元芳和幸??此埔e了下來的時候,我們好像該對他們之間不得不說的千絲萬縷做一點梳理了。
無論是“你幸福嗎”,還是“元芳你怎么看”,提問都是居高臨下的高富帥,回答注定擺脫不了廢柴和屌絲的色彩,而最終答案更是一開始就注定的。你幸福嗎,不單單是我們被幸福的問題,更是我們“被回答”的問題。而“元芳你怎么看”,說來說去也是一種“被看”,一種貌似凝思實為擺設的郁悶。在被尊重被詢問的表象下,其實他們的喉舌除了一次次地發(fā)揮陪太子讀書的襯托功能外,并沒有真正言說的權利。
是的,我們的言說注定了被剪輯的命運。剪輯有很多種,有的是技術上的需要,有限的時段和空間,必須集中表現(xiàn)最典型的部分,這樣的剪輯眾所周知也廣被認可。但是還有一種剪輯是在既定的答案內,讓我們發(fā)自喉管的聲音在磁帶上忍受著剪刀的冰涼、鋒利和殘酷。明知要受到這樣的冰涼剪輯和例行圍觀,又怎堪一問再問?
所以,言說的權利被剝奪并不是最悲情的,最悲情的是言說的自由被剝奪后,還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讓你言說。元芳會在內心想,你可以強奸我,但是能不能別強迫我說愛;你也可以強迫我說愛,但是能不能別讓我們沒完沒了地說個不停?但是看來元芳們安靜地忍受痛苦的最起碼愿望也無法完成,于是被逼著沒完沒了地一說再說后,小販的尖叫和元芳的拔劍也就順理成章了。
古人說,面對不公,人們開始是皺眉,接著是抗聲,再來是拍案,實在無可奈何的時候,就只好笑了。惡搞元芳的背后,我們看到了滿屏的怪誕,看到了一個被剪輯的時代因為不愿悶哼而群起高歌、哈哈狂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