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南京一名理發(fā)店老板馬玉劍被查出肺癌晚期,為誠信對待顧客,他貼出通知告知辦過儲值卡的顧客退款。多名熟客被其感動自愿放棄退款。(11月12日《現(xiàn)代快報》)
在最需要用錢的時候能夠堅守道義為大伙退錢,馬玉劍因此被稱為信義店主。正是他這種誠信待客的精神感動了你我,感動了那些自愿放棄退款的顧客,形成一股愛心小高潮。在整個社會大力呼喚誠信意識的當(dāng)下,信義店主的品質(zhì)閃耀光芒,傳遞了道德正能量。
生活中,人們有時會遇到這樣的窩心事:洗車店、美容院或者蛋糕店突然關(guān)門,老板攜款溜之大吉,消費者手中的儲值卡無處可退,只能悶聲吃啞巴虧。不排除其中有些經(jīng)營者的確存在這樣那樣的難處,但連句話都不留就一走了之的做法,難免會給人留下“被坑了”的感覺,同時喟嘆:人心不古,誠信難尋。
誠信是信任的基石,抽掉這塊基石,信任的大廈就會搖曳不穩(wěn)。陌生人社會里,彼此之間缺乏互信本就是一個重要特征,誠信的稀缺更拉遠(yuǎn)了人心的距離,讓我們不得不生活在各種疑慮之中。去餐館吃頓飯,會憂慮是不是吃了地溝油;為孩子買罐奶粉,會擔(dān)心里面有沒有添加三氯氰胺;想去扶起倒地的老人,先害怕他會不會倒打一耙訛詐自己;借遍七大姑八大姨的錢準(zhǔn)備買套房子,先祈禱不要遭遇“樓裂裂”“樓脆脆”“樓歪歪”;甚至生病了去藥店買盒藥,也有人提醒“蹲著買藥”才不會挨宰,因為藥店的實惠藥都放在貨架的最下面。
有人無奈感慨,過日子需要太多的智慧。這種智慧原本是不必要的,是浪費精力的互斗心眼兒,是為誠信匱乏所付出的高昂代價。而且,這種較量之下,只有輸家,沒有贏家。那些不誠信的人,貌似通過欺詐或者訛詐獲益匪淺,自以為可以躲在墻角偷著樂,但他們的行為進一步破壞了道德生態(tài),惡化了道德環(huán)境,將來很有可能落進別人挖下的坑,連本帶利一起吐出來。
在這種背景下,一個草根的誠信事跡就顯得更為珍貴。人們能夠看到誠信帶給顧客的好處,帶給信義店主本人的好處,看到在一個人帶動下形成的正能量小氣候。人們也完全有理由相信,誠信小氣候匯聚大氣候之后,生活將會有多美。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就包括“誠信”一詞。建設(shè)“美麗中國”離不開人人誠信的良好氛圍,但道德的培育顯然非朝夕之事。我們已經(jīng)有了信義店主、誠信中學(xué)生、油條哥、還債奶奶等許多誠信楷模,但僅有楷模遠(yuǎn)遠(yuǎn)不夠,還需政府將誠信建設(shè)當(dāng)做一項重要課題,下大力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