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華安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會召開,圍繞學習貫徹1997年8月27日習近平同志與華安縣班子座談重要講話要求,傳承弘揚華安精神,共同建設美好家園,開展“循足跡、悟思想”和“大學習、大討論”學習研討以及專題輔導報告等活動??h委書記廖海軍主持學習研討活動并講話,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重要講話精神,團結廣大干部群眾,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永久奮斗、奮勇爭先,努力把華安打造成人民安居樂業(yè)的共同幸福家園。
28年后循跡溯源再出發(fā)。廖海軍帶領縣四套班子領導,循著習近平同志當年的足跡,到華安竹類植物園、龍華果場、一代佳香茶產業(yè)項目、和發(fā)制輥華安玉加工企業(yè)等地,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想、一路悟,重溫總書記對華安農業(yè)產業(yè)化、“竹、果、茶、玉”等特色產品開發(fā)的殷殷囑托,深切感受總書記對山區(qū)發(fā)展的殷切期盼、對山區(qū)人民的深切關懷、對山區(qū)干部的深情厚愛。
廖海軍指出,28年前的今天,習近平同志首次到華安調研,深入了解華安縣情縣貌,為華安發(fā)展把脈定向、擘畫藍圖,并高度肯定了華安干部群眾“艱苦奮斗、自強不息、拼搏上進、極大工作熱情、旺盛工作干勁”的精神狀態(tài)。總書記當年提出的重要論斷和重要指示要求,是華安最寶貴的精神財富,至今仍閃耀著真理光芒,仍具有時代意義,是指導華安各項工作的根本遵循。當前,華安正處在推動高質量發(fā)展、實現(xiàn)“彎道超車”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我們深挖這一寶貴精神富礦,從華安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時代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保持昂揚向上的斗志和奮發(fā)有為的狀態(tài),大力傳承弘揚華安精神。
廖海軍強調,要認真追溯精神本源,深刻感悟思想偉力,切實增強推動華安高質量發(fā)展的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要深刻認識精神力量對推動發(fā)展的巨大作用。從個體看,精神力量具有認知重塑效應。紅軍在環(huán)境極端惡劣的情況下,完成了長征這一壯舉,就是因為堅定跟著黨走、革命必勝的信念,認為爬雪山、過草地是錘煉革命意志的熔爐,而不再是無法逾越的障礙,從而重塑了對苦難的認知。這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個體是一種重塑,能夠使干部更加清晰明確工作方向和目標。從橫向看,精神力量具有群體共振效應。五四運動就是通過愛國這一共同精神紐帶形成了強大的共振,凝聚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具有高度自覺性的全國革命性政治力量,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從縱向看,精神力量具有代際傳遞效應。它通過家庭教化、集體記憶和符號系統(tǒng),將核心價值編碼為族群的心理基因,形成超越時空的文化DNA,從而深刻影響后代的世界觀、行為選擇甚至命運。要深刻領會華安精神是在推動華安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培育和形成的。以“艱苦創(chuàng)業(yè)”為核心的華安精神植根于北溪悠久的文脈,是克服縣域基礎較為薄弱的實際,在改造自然、社會和自身的奮斗中逐步積累、凝聚而成的。“第一條鐵路”是華安人“打開山門求發(fā)展”的精神原點,鷹廈鐵路于1955年動工,縣主要領導掛帥支前指揮部,共投工30多萬個勞動日,1956年12月竣工,結束了華安無鐵路歷史,成就了華安人艱苦奮斗的精神高地。“第一條沿江公路”是連通華安人精神家園的交通紐帶,1979年啟動的漳華線,干部群眾以包工協(xié)作方式貫通險峻路段,歷時24年分段攻堅,2003年5月全線通車,徹底打破交通閉塞局面,鑄就自強不息的精神豐碑。“第一個工業(yè)開發(fā)區(qū)”是華安人拼搏上進的火熱戰(zhàn)場。白手起業(y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20年來實現(xiàn)綜合實力排名位列全省第17名,離不開每一代華安干部拼搏向上的執(zhí)著追求。要深刻理解華安精神的實質內涵。華安精神是一種“人民至上、忠誠為黨”的宗旨精神、是一種“尊重規(guī)律、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是一種“敢于斗爭、敢打必勝”的奮斗精神,更是一種“繼往開來、永續(xù)發(fā)展”的傳承精神。深刻把握其精神實質,對于我們統(tǒng)一思想、振奮精神、指導實踐和推動發(fā)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廖海軍強調,總書記在28年前對華安未來提出了“一個小康之縣、一個文明富裕之鄉(xiāng)”的殷切期待。小康之縣的目標已經實現(xiàn),文明富裕之鄉(xiāng)還要接續(xù)奮斗。要大力弘揚華安精神,全員動員、全民參與、全力以赴,共同開創(chuàng)華安美好的未來。華安的未來,不是黨委政府單方面的行動,必然是一個以華安精神為共同的價值追求、以華安高質量發(fā)展為目標任務,各級組織、領導干部、市場、民眾都參與進來的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
要宣傳起來,凝聚思想共識。營造“全員抓宣傳”的氛圍,人人都是麥克風,人人都是宣傳員,講好華安故事,傳播華安好聲音,通過廣泛傳播華安精神的內涵與故事,增強全縣上下的認同感和向心力。
要組織起來,團結一切力量。領導班子要強信心,齊心協(xié)力“辦大事”,強化黨委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的核心作用,政府各部門要主動作為、協(xié)同作戰(zhàn),凝聚人大、政協(xié)以及群團組織等社會各界的強大合力,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行動。領導要帶頭示范,主動當好“總指揮”;干部要充分調動,嚴管厚愛“聚人心”。
要參與進來,人民當家作主。全體華安人民要筑牢“主人翁”意識,增強“愛我華安、興我華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廣泛征求群眾對于“十五五”規(guī)劃編制工作、城市更新、鄉(xiāng)村振興等當前重點工作的意見建議,引導廣大群眾跳出“小我”的局限,看清“大我”的利益,全方位把所有群眾發(fā)動起來、動員參與進來。
要運轉起來,發(fā)揮市場作用。統(tǒng)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把該放給市場的放足、放到位,把政府該管的事管好、管到位,要“放得活、管得住”。要把資源要素集聚到國企上來,通過國企運作資源、資產、資本、資金,撬動更多民間資本,引導民企、引導市場,共同建設華安。
會上,縣委常委同志依次發(fā)言,圍繞“如何把總書記殷切囑托轉化為建設現(xiàn)代化新華安的生動實踐”談體會、提思路、謀舉措。
活動前,縣委組織縣四套班子領導集中觀看《南京照相館》愛國影片,汲取愛黨愛國愛鄉(xiāng)力量。當天下午,還邀請了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副校長、校務委員會委員,福建行政學院副院長李海星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福建的孕育與實踐》專題輔導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