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2件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移送公安機關
惡意欠薪 34人被判處監(jiān)禁刑
記者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獲悉,為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促進社會穩(wěn)定,確保勞動者按時足額拿到工資,去年11月,泉州市各地啟動處理勞動爭議應急案件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應急辦),自應急辦啟動至去年12月底,已成功調處欠薪群體性案件42起。
設應急辦
發(fā)揮各職能部門作用
據了解,從去年11月起,泉州各地及時啟動“應急辦”,發(fā)揮部門職能作用,協(xié)同協(xié)作處置各類欠薪案件。
其中,晉江市人社局會同公安、法院、總工會、住建、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等5個職能部門,啟動處置勞動爭議應急案件領導小組,形成部門間聯(lián)動態(tài)勢。各部門抽調工作經驗豐富人員,集中地點辦公,集中力量辦案,發(fā)現(xiàn)問題相互溝通,案件涉及的相關部門可協(xié)同合作辦案,從而提高了勞動爭議案件處理的效率和效果,為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保駕護航。
“應急辦成員按照各自的工作職能通力協(xié)作。”晉江市勞動保障執(zhí)法大隊大隊長王詩皇透露,例如,在處理一些爭議案件時,人社部門對拖欠工資的人數、數額調查取證,符合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的案件及時移交公安機關;工會可以從維護工人權益出發(fā),協(xié)助聘請法律援助律師參與案件的處理工作;市場監(jiān)督管理部門可提供涉案企業(yè)相關信息,為辦案提供證據;涉及財產調查等可提請公安部門提前介入調查。
王詩皇介紹,在“應急辦”成立之前,遇到勞動爭議案件,必須先在人社部門立案,按程序一步一步走完,再移交法院,耗費了大量時間,錯過了最佳處置時機。“應急辦”成立后,涉及惡意欠薪的,公安機關可以提前介入調查,涉及執(zhí)行財產的,法院可通過訴前財產保全等措施,加大執(zhí)行力度。“前段時間,我們與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合作處理了一件二審案件,一個禮拜即審結了,速度相當快。”
據介紹,自“應急辦”啟動以來,晉江已成功調處群體勞動爭議案件28起。
建專案組
讓惡意欠薪無所遁形
在此基礎上,加強行政司法聯(lián)動,推進“惡意欠薪”案件線索移送機制,提高欠薪案件辦案效率,嚴厲打擊惡意欠薪違法行為。
2015年10月,晉江市公安局成立了打擊惡意欠薪專案組開展專項行動,有力打擊惡意欠薪行為,發(fā)揮強大的震懾作用。據了解,專案組成立以來,已經成功抓獲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嫌疑人9人,最大限度地維護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在年底欠薪案件中,建筑行業(yè)是案件多發(fā)領域。”晉江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隊長林康育透露,建筑工地中間承包商、分包商拖欠工人工資,并將工人工資款與工程款進行捆包討要的情況時有發(fā)生。
比如,建筑包工頭張某明承包了晉江市梅嶺街道某建筑工地的泥水項目,期間未按時足額支付工人工資。去年11月份該項目停工,工人多次向張某明討要工資,但是其始終以沒收到工程款為由拒不支付工人工資,并煽動工人向發(fā)包單位討要工資。為此,晉江市人社局通過“應急辦”平臺,及時將掌握的線索移交公安機關偵查。經公安機關調查,張某明共拖欠其泥水班組112名工人高達180多萬元的工資,并以無力支付工人工資為由多次向承建的勞務公司討要工程款,但承建的勞務公司已按照合同支付其工程進度款。在公安機關的偵查下,張某明不僅無法提供所收到工程款的去向,且夫妻名下有兩輛價值數十萬元的小車,張某明存在涉嫌隱匿資產,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目前,張某明已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案件還在進一步辦理中。在相關部門協(xié)調下,工人工資已由承建的建筑勞務公司代為先行墊付。
據了解,2015年,我市各級人社部門共移送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件82件,涉及勞動者3937人、涉及數額4942.64萬元;公安機關立案82件;檢察院批準逮捕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件25件,提起公訴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件44件。法院審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刑事案件40件,共47人及14家企業(yè)判處刑罰、其中34人被判處監(jiān)禁刑,監(jiān)禁刑適用率為72.3%。
源頭治理
創(chuàng)建無欠薪項目部
值得一提的是,為從源頭上治理建筑領域勞資糾紛難題,去年以來,我市大力推進“無欠薪項目部”創(chuàng)建活動,將其作為規(guī)范建設施工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管理的有效措施和手段。
“由于進入建筑施工單位的勞動者數量較大,在工程項目層層轉包、分包之下,存在眾多勞動用工管理不規(guī)范現(xiàn)象。”市人社局勞動保障監(jiān)察支隊相關負責人介紹,比如,許多工人進入施工單位后,并未辦理相關登記手續(xù),施工企業(yè)也未與工人簽訂勞動合同等,一旦欠薪事件發(fā)生后,欠薪人員的認定、工資核算難,造成欠薪事件查處過程復雜化、耗費時間長。開展創(chuàng)建“無欠薪項目部”活動,可以加強企業(yè)自律,規(guī)范企業(yè)用工管理和工資支付行為,將工資從工程款分離出來,通過銀行卡直接發(fā)放到工人手里,降低欠薪幾率和風險。
近日,記者在晉江國際鞋紡城無欠薪項目示范點看到,工人必須刷卡進入施工現(xiàn)場,在關卡上方的LED顯示屏上,顯示工人的姓名、進出的次數等信息。“工人進入施工單位后,都必須用身份證實名登記,簽訂勞動合同,公司會給每位工人發(fā)放專用磁卡,刷卡進出施工現(xiàn)場,作為考勤憑證。”廈門仁得建筑勞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廖春壽介紹,工人工資直接打到銀行卡上,以防止班組長私自截留工人工資,保障工人工資發(fā)放到位。
據介紹,去年下半年,全市所有政府投資項目和新建房建、市政、水利、交通等施工項目積極推進創(chuàng)建“無欠薪項目部”活動,今年的創(chuàng)建范圍將擴至所有在建施工項目。(記者 黃文珍 通訊員 李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