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wǎng)2月2日訊 昨日,剛晴了兩天的泉州又開始進入了陰雨綿綿、濕漉漉的天氣。雖然天氣不給力,游客游玩泉州卻仍然熱情不減。
兩個烏克蘭姑娘來泉州旅游4天,靠學(xué)來的“你好”“謝謝”和一張泉州地圖,將泉州許多景點都走過了。她們贊泉州人太熱情,走到哪都不會迷路。
“過完年過來泉州還要再繼續(xù)游玩,把偏遠的永春、德化等地也逛過去。”在遼寧上大三的小伙子李來治趁著這次來泉州實習(xí),一個月時間已把泉州市區(qū)好玩的地方都逛過了一遍,游大泉州是節(jié)后的計劃。
烏克蘭姑娘要把美麗泉州帶回家
“泉州人很熱情,走到哪都不會迷路”
地點:泉州動車站 人物:烏克蘭姑娘Julia和朋友
Julia一頭棕發(fā),她朋友一頭淡黃色頭發(fā),一下子就抓住了海都記者的眼球。她們來自烏克蘭,此次來泉州旅游了4天,提起泉州的美食與旅游景點,她們倆不斷地豎起大拇指。
“4天時間太短了,很遺憾沒能長時間呆在泉州。”Julia說,她和朋友之前在廈門游玩時,聽當(dāng)?shù)厝苏f起泉州有不少的古跡和寺廟,而且離廈門也很近。“為什么不來呢?”想到就做,她們當(dāng)天就奔過來尋古跡了。在泉州的4天,她們依靠著僅有的中文詞匯“你好”“謝謝”和一張泉州地圖,將泉州許多景點都走過了。
“許多景點我都不懂得用中文說,但是我拿出地圖問路,泉州人都很熱情地指路。”Julia說,這4天對泉州最深的印象就是泉州人的熱情,讓她們4天都不曾迷路。Julia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要去清源山,不懂得用中文怎么說,也不知路怎么走,一個泉州小伙子二話不說就開車送她們到清源山售票處,“泉州人真是太棒了”。
另外,對于泉州閩南特色的紅磚房建筑,她們也覺得很有印象。“在烏克蘭很少能看到這么有特色的房子,我們拍了好多好多照片呢。”Julia對我們送出的特色禮物很好奇,并表示會把“美麗泉州”帶回國后和朋友分享,還會發(fā)一些烏克蘭的美照過來和泉州人交流。
在動車站實習(xí)的東北漢子李來治
來泉僅1個月 東北漢子對泉州美景如數(shù)家珍
地點:泉州動車站 人物:遼寧大學(xué)生李來治
在遼寧鐵道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上大三的李來治,今年1月份被分配到泉州動車站實習(xí),剛來泉州一個月的他,足跡卻已踏遍了泉州各地。“我去過了西街、開元寺、鐘樓、西湖公園、東湖公園等很多地方。”李來治說起泉州的名勝古跡如數(shù)家珍。
在東北生活的他,對于泉州的印象是:城鎮(zhèn)化發(fā)展程度很高,但是古城保存又很完好。“東北那邊市區(qū)和農(nóng)村區(qū)別很明顯,而泉州城鎮(zhèn)化發(fā)展得很好,根本看不出哪里是農(nóng)村。”李來治說,他游覽過許多城市,泉州古城算是保存得較完整的。
“第一個周末我們就把市區(qū)逛遍,同學(xué)說他腿都快斷了,我卻覺得還沒逛夠。”李來治一到泉州,就開始了旅游計劃,還跑到了永春去吃蘆柑。“網(wǎng)上攻略說永春的蘆柑都是出口的,很有名,怎么也得吃一吃。”李來治后來還搜遍了泉州美食,包括肉粽、土筍凍等全部嘗了一遍。“土筍凍里面的東西我一直不知是什么,但是覺得很好吃。后來才知道那是海蟲,知道真相的我眼淚都快掉下來了。”
湖北的岑先生一家五口
15年前一個人來泉打拼 如今三代人都來了
地點:泉州動車站 人物:湖北岑先生
昨天下午的民工專列,岑元喜一家尤為顯眼:老伴坐在身邊,兒子兒媳站在過道上,7歲大的孫子蹦來跳去,歡呼雀躍。
實際上,被喚為老岑的他今年才48歲。15年前,他和妻子來到泉州打工,后來兒子也跟來,接著兒子結(jié)婚后兒媳也跟來了,很快,孫子也在泉州出生。用老岑的話說,從一個人在泉州到一家三代五口都在這打拼、生活,既見證了他自己從年輕小伙到中年大叔的生活經(jīng)歷,又見證了他家族在泉州落地生根的變遷。
老岑說,泉州氣候很怡人,泉州人很熱情,這些年早已習(xí)慣了這邊的生活,日子也不再如當(dāng)年那樣清苦,同時,自己也參與建設(shè)泉州這座城市,從城市的變遷壯大中也看到自己成長打拼的影子,這與泉州愛拼敢贏的精神有些類似。(海都記者 謝洛靜 黃瑾 花蕾 陳建輝 海都見習(xí)記者 王金淼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