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9月24日訊 兩年前,隨著廈門北站啟用和福廈動車通車,廈門宣告步入“動車時代”。呼嘯而來的動車,為坐擁廈門北站的后溪鎮(zhèn)注入了全新活力。龍廈動車開通后,這里更是成為連接閩南乃至整個海西交通格局的重要樞紐, 區(qū)位優(yōu)勢日益彰顯。在島內外一體化和廈漳泉同城化背景下,動車和北站,究竟為這方土地帶來了哪些機遇和變化?本期“走街串鎮(zhèn)”,記者走訪后溪尋找答案。
成熟配套才能聚攏人氣
和島內略顯擁擠的火車站相比,島外的廈門北站至少擁有這些優(yōu)勢:設施更先進、空間更大、停車位也更多。不過,從目前的情況看,還是有更多旅客愿意直接把票買到島內的廈門站。究其原因,一個常年出差的朋友總結了一句:“北站,還是不夠方便?!?/P>
有一次,這位朋友從福州回到廈門,在北站下了車,正逢午飯時間,他在北站轉悠了一圈,居然沒有找到一個餐館。餓著肚子的他想盡快回到位于島內的家,便決定打車,結果,北站門口的出租車很多都不愿打表,還途中接客“拼車”。那次經歷,讓這位朋友再沒有到過北站。
都說“火車一響,黃金萬兩”。只有基礎設施完善了,北站的投資吸引力才會顯現出來。然而,在客流不多的情況下,一些設施特別是商業(yè)配套的進駐往往處在“伺機觀望”的狀態(tài),并不會那么快就有投入;而配套不成熟,又反過來影響了人流的聚攏。
對于廈門北站,人們不擔心其繁華的未來。在這次采訪中,無論是地方政府、北站管理者還是附近村民,都對北站的明天表現出信心。如何盡快做好配套,真正讓耗資巨大的北站“物盡其用”、更加方便,恐怕還需要各方動更多的腦筋、做更多的工作。
后溪鎮(zhèn)
后溪鎮(zhèn)位于集美區(qū)東北部,東與僑英街道相連,西與坂頭林場和廈門市第二農場相鄰,西南與灌口鎮(zhèn)接壤,北面以天馬山、大帽山、巖內山與同安為界,南臨園博苑、杏林灣。
鎮(zhèn)區(qū)面積44.1平方公里,目前已經形成東部文教片區(qū)、中部廈門北站片區(qū)、西部工業(yè)片區(qū)的發(fā)展格局。下轄9個行政村和3個“村改居”社區(qū),常住人口3.2萬人,流動人口2.2萬人。
轉變:從“后花園”到“前廳”
乘坐BRT快1線出島,不到一個小時,就能到達位于后溪的廈門北站。
剛剛結束了廈門三日游的張小姐,正準備從這里搭乘動車到福州。一下BRT,她就被廈門北站“震撼”到了:這個車站可真氣派!嶄新的站房建筑雄偉大氣,走進候車廳,寬敞的空間、整潔的環(huán)境、自動化的設備絲毫不輸任何一座機場。
出站口,墻上的電子顯示屏不時滾動、顯示著最新到站信息。和兩年前剛剛投入使用時相比,北站的氣派不減,且明顯“熱鬧”了許多。2010年4月,隨著福建省內第一條動車線路——福廈動車開通,廈門北站嶄新亮相,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今年6月底,龍廈動車正式開跑,方便了龍巖、漳州、廈門的城際往來。而明年,廈深鐵路也有望通車,屆時,福廈、廈深、龍廈三條動車線路將在北站交會。
在后溪鎮(zhèn)黨委書記吳金平看來,動車時代的來臨,使得后溪“搖身一變”,從廈門的“后花園”變成“前廳”?,F在,每天有幾十趟列車在廈門北站始發(fā)、經停。BRT開通至廈門北站后,廈門北站的人流量比平時增長了三至四成。作為海西最大的交通樞紐,廈門北站還規(guī)劃了公交、地鐵及長途汽車站,其綜合性交通樞紐的定位更為突顯。
現狀:商圈還沒“熱起來”
和候車廳、出站口熙熙攘攘的人流相比。位于地下一層的南廣場則稍顯冷清。
作為交通樞紐站,相應的商業(yè)服務配套必不可少。廈門北站樞紐中心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丁蕓生告訴記者,廈門北站利用地下空間設計了南北兩個連通的商業(yè)廣場,規(guī)劃有公共配套、餐飲、娛樂、產品展銷等功能區(qū),總占地面積約22萬平方米。
眼下,南廣場已全面交付使用。不過,在這偌大的商業(yè)廣場,目前也只有幾家餐飲、超市商戶實現了營業(yè)。“在這里消費的顧客并不多,北站商圈還沒有完全‘熱’起來?!庇浾咦哌M一家黃則和面包店,女營業(yè)員坦言,店里的營收沒有達到預期水平。
據統(tǒng)計,廈門北站的日均旅客量目前已達四五千人,節(jié)假日及春運期間,日均旅客數量甚至超過萬人。不過,大部分旅客還是把北站當做“中轉站”,每個旅客在北站停留的時間并不長。相較于島內已成為成熟商圈的火車站一帶,廈門北站,顯然還有一段路要走。
“客流較少是一方面的原因。商家入駐前都會進行嚴謹的市場調查,目前像餐飲、購物等業(yè)態(tài),還需要一個培育的過程。只有客流量和周邊常住人口增加到一定數量后,站點經濟才會繁榮起來。”丁蕓生說,雖然現在客流量還沒有形成足夠的商業(yè)需求,但是幾年后,隨著基礎設施的完善,商機肯定會顯現。
對策:服務業(yè)帶動片區(qū)發(fā)展
正是看中了北站的巨大潛力,不少項目主動“找上門來”。就在今年“9·8”期間,國際茶港城項目與后溪鎮(zhèn)成功簽約,投資10億元,在北站南廣場,打造一個集茶葉大宗交易、物流配送和電子商務于一體的大型茶葉集散中心,目前已有幾十家品牌茶企愿意入駐,預計12月底前就能開業(yè)。
“廈門北站交通、物流條件好,而且北站商圈還處于培養(yǎng)期、租金比市區(qū)便宜,而且,茶港城帶來的集聚效應,也更利于我們發(fā)展?!痹诒粏柕綖楹芜x擇北站時,一名茶企負責人對記者說。
“任何新片區(qū)的成熟都要經歷一定時間,北站的商業(yè)價值現在雖然還在‘醞釀期’,但前景毋庸置疑?!眳墙鹌娇磥?,北站絕不僅僅是一個交通樞紐,它就像‘引擎’一樣,將帶動整個后溪的城市化和產業(yè)發(fā)展。
依托北站樞紐人流、物流和資金流、信息流等要素的集聚與輻射效應,一個集高端商貿、現代物流、人居休閑為一體的綜合型城區(qū)正在崛起。據介紹,除了南北商業(yè)廣場,北站片區(qū)還合理規(guī)劃了一系列商貿、房產、酒店、總部經濟、物流等服務業(yè)項目。北站不遠處的圣果院商業(yè)中心,是一個大型的商業(yè)綜合體,目前已基本建成;廈門北站商務營運中心,主要吸引中小企業(yè)總部入駐;北站北側,廈門汽車物流中心正在建設,能夠提供購車“一站式”服務;北站西北面,廈門郵政EMS國內郵件處理中心已經正式投入使用,該中心擁有全省自動化程度最高、處理能力最強的郵件分揀設備,是海西最大的全自動郵件處理中心。
“這些項目的建成、投用,必然會對片區(qū)的配套設施建設帶來提升,屆時,到北站片區(qū)工作、居住的也會多起來, 只要‘人氣’旺了,一切都將‘不再是問題’。”吳金平說。
后溪鎮(zhèn)后垵村黨支部書記王聰明:支持北站建設 砍掉自家果樹
王聰明是土生土長的后垵人,從1994年當村主任算起,他已經為村里工作了18個年頭,是省人大代表,市級勞模、優(yōu)秀共產黨員。在村民眼里,王聰明是可靠的“大家長”,而對王聰明來說,能為后垵的發(fā)展多做些事,是他最大的愿望。
以前,后垵村民大多以種果樹為生,直到 2006年,北站正式落戶后溪鎮(zhèn),后垵村作為北站用地所在,面臨整村拆遷。既是拆遷工作小組人員、又是拆遷戶的王聰明,內心充滿矛盾: 一邊是國家重點工程,另一邊,是祖祖輩輩生活的土地和2000多名鄉(xiāng)親。
為了項目建設,同時為了后垵村有更好的前景,王聰明毅然帶頭砍掉了自己的果樹支持北站建設,并號召村里的黨員、村民也行動起來。最終,后垵村首批1000多畝土地只花了1個月時間就清表上交,對北站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晃,6年時間過去了。當年種著龍眼樹的小山包,現在已經變成了宏偉大氣的北站主站房。如今,提起廈門北站,后垵村民都有一種自豪之情,王聰明也不例外,他感慨地說,去過很多地方的車站,但都覺得沒有廈門北站氣派、好看。
站在廈門北站主站房前,王聰明指著不遠處的圣果院商業(yè)中心對記者說,這是村集體發(fā)展項目,由政府出資建設,將打造一個高端的大型商場。項目落成后,后垵村每個被征地的村民都將享受到租金收益?!按迕駛兌伎春眠@里的前景,希望政府能做好配套設施,讓北站盡快繁華起來,這樣老百姓才能真正過上好日子?!蓖趼斆髡f。
●廈門北站保安吳榮生:我是后溪巖內村人,老家就在現在北站北廣場一帶。2009年11月,北站還是一片工地時,我和同事們就來到了這里,一路見證了北站的建設、通車。和我一樣,北站很多工作人員都是后溪的被征地農民,看著家鄉(xiāng)大變樣,我感到很自豪,希望北站發(fā)展越來越好。
●國際茶港城項目負責人阮堅鳴:在北站發(fā)展國際茶港城項目,一是基于這個項目本身的發(fā)展前景和投資潛力,二是看好廈門北站的綜合交通樞紐優(yōu)勢和高度聚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優(yōu)勢。依托便捷的交通,這里的產品數小時內可發(fā)送至浙江、廣東,當天可發(fā)送至北京。以后,等酒店等基礎設施的完備起來了,這里還可舉辦茶葉展銷和訂貨會和茶葉文化交流活動,還可以依托網上商城,遠期發(fā)展茶葉期貨交易等。(本版文/記者 應潔 本版圖/記者 姚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