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南安警方發(fā)布通報,在南安警方的助力之下,又有兩個家庭與失散多年的家人舉行認親儀式,成功團圓。
現場認親他們互訴31年的相思情
23日上午,在南安市公安局刑偵大隊、洪梅派出所與貴州警方的共同努力下,與親人失散31年的小李,迎來與家人的圓滿團聚。
“我經常夢見親生父母模糊的樣子。”小李說。1990年9月19日,年僅3歲的小李跟著父母李某學、左某蘭在貴州六盤水市鐘山區(qū)黃土坡體育館玩耍時被拐走。多年來,夫妻倆從貴州找到省外,無奈總是毫無音訊。
▲父親為小李擦拭眼淚
今年初以來,南安警方對失蹤被拐人員、身份不明人員重新采集血樣,家住洪梅鎮(zhèn)的黃某來就是其中一位。9月23日,通過全國打拐DNA數據庫比對,黃某來血樣比中六盤水市夫婦李某學、左某蘭,刑偵大隊立即將比中信息通知至洪梅派出所核查落實,黃某來就是對方走失多年的兒子小李。
認親儀式上,左某蘭清楚地記得兒子身上有一處明顯的胎記,當她看到兒子這個獨特而久違的“印記”,眼淚奪眶而出,“就是這個胎記,一直沒有變,孩子,終于找到你了!”父親也緊拉著兒子的手,生怕這個兒子再離開半步。
視頻認親失散28年的他們泣不成聲
“感覺像做夢一樣。”23日下午,在南安眉山派出所和江西樂平警方的努力下,小陳通過視頻連線與失散28年的親生父母相認,相距650公里的尋親之路畫上圓滿的句號。
“兒子,我們好想你?。?rdquo;隔著屏幕,小陳的親生父母已泣不成聲,他們向兒子傾訴著這些年的尋子之路。
1993年12月7日,年僅4歲的小陳在家鄉(xiāng)走失。雖然小陳很小就知道自己不是南安這邊父母的親生兒子,也一直想尋找親生父母,奈何對兒時的事已全無記憶,尋親之路毫無頭緒,只能在2016年到派出所采集自己的血庫資料,稱自己從小被拐賣。
民警了解情況后,第一時間將小陳的個人信息輸入全國公安機關查找被拐賣、失蹤兒童信息系統(tǒng)。今年上半年,數據比對發(fā)現小陳的DNA數據與江西樂平一對夫妻的DNA高度相似,經重新采集血樣,終于核實。
原本打算近日組織雙方見一面,但受疫情影響,加上親生父親左腿殘疾不便遠行,為滿足雙方迫切相見的愿望,眉山所就想到了用視頻連線的方式促成團聚。
帶著回家團聚的希望,小陳與親人們依依不舍結束了短暫的視頻連線,小陳表示,待疫情結束后,將正式與失散28年的親人見面。(海都記者 楊江參通訊員 石倩雯尤慷臨 黃華星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