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認為,解決交通擁堵必須調整思路。常海軍攝
據廈門商報報道 解決島內交通問題的思路,應該從“修路”變?yōu)椤敖煌ㄐ枨蠊芾怼薄?/P>
昨日的廈門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一次會議聽取了市人大內司委關于市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主席團交付審議的代表提出的議案審議結果的報告,內司委主任委員黃志杰說,王唯山等10位代表提出的“關于加快推進我市交通需求管理工作的議案”,建議列入市人大常委會議程,交由市政府辦理。
內司委認為,隨著我市小汽車保有量迅速增加,單純增加交通供給量,任由交通需求飛速增長,必將形成“交通擁堵———新建擴建道路———私人交通增加———公交需求下降———私人交通進一步增加———交通再次擁堵”的反復循環(huán)狀態(tài)。
而且,道路建設投入大、建設周期長,島內可再建設為道路的土地面積十分稀缺。
因此,解決島內交通問題,必須調整思路,改變過去以擴大道路供應適應交通增長的被動管理辦法,將交通需求管理作為解決交通問題的主要手段。
從車輛的角度,要對車輛擁有需求和車輛使用需求進行管理。從交通行為的時空角度,在交通產生階段,要盡量減少出行的產生;在交通分布階段,要將出行由交通擁擠的終點向非擁擠終點轉移;在交通方式選擇階段,要引導居民群眾將出行方式由低容量向高容量轉移;在交通分配階段,要將出行由擁擠路線向非擁擠路線轉移、由擁擠時間段向非擁擠時間段轉移。
內司委還建議,對議案所提的建議要分析論證、提出具體工作措施和行動方案,分解到責任部門,一項項抓好。
比如公交優(yōu)先,應進一步推動公交專用道和公交專用信號建設,實施換乘優(yōu)惠,提高公交通行效率,讓群眾更樂于選擇公交出行。比如差別化停車收費,應加大《廈門市城市道路機動車停車管理暫行辦法》的實施力度,出臺落實措施,制定落實時間表,推動停車難的緩解和亂停車的治理。
再如對在繁華商業(yè)區(qū)是否收取擁堵費,要抓緊論證,進行可行性研究,及時提出意見。(記者吳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