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人在线成视频,青青久热免费精品视频,亚洲se福利视频,日本免费一级高清婬日本片

  • <small id="ixyfc"><dfn id="ixyfc"></dfn></small>
      <td id="ixyfc"></td>
      注冊
      閩南網 > 醫(yī)療健康 > 健康生活 > 健康生活資訊 > 正文

      中國最貴釘子戶探訪:獲賠1700萬后離婚

      來源:中國網 2012-11-07 11:48 http://www.sxstscl.cn/ 海峽都市報電子版

        蔡珠祥、張蓮好夫妻,曾經是聞名全國的最牛釘子戶,當日并肩作戰(zhàn)的兩人如今已經分開,各自隱居在城市的兩頭,小心翼翼地生活。 人們知道他們,是因為“天價釘子戶”這個響亮的名頭。事實上,他們的人生遠比“天價釘子戶”要豐富、跌宕許多:早年男方偷渡香港,流落南美淘金,幾十年后仍舊兩手空空回到深圳;在深圳改革開放的背景下,宅基地上建起小樓收租富裕度日;幾年前在城市化城中村拆遷進程中,成為最牛釘子戶因1700萬巨額拆遷賠償名噪一時;曾經情比金堅的兩人,獲得賠償后勞燕分飛,隱居于世……

        一次次冒險、一次次抗爭、一次次離別、一次次選擇、一次次等待,一個人的生命中那么多的偶然,其實映照著歷史的必然。他們的故事,是深圳原住民在這幾十年中的時代寫照。

        偷渡客

        當時寶安農民一天的收入是7毛錢左右,而香港農民一天的平均收入約70元港幣,懸殊近百倍。蔡珠祥加入“逃港”大軍,偷渡香港,開始了在外16年的漂泊。

        蔡珠祥、張蓮好已經分開了,1700萬拆遷賠償分成4份。他們倆和兒子、女兒各一份。為了避免沖著巨款而來的恐嚇和危險,兩位老人換掉了之前的電話,散在城市的兩個角落各自居住,與之前的生活徹底斷了聯(lián)系。

        而上世紀60年代,他們曾經是蔡屋圍村最令人羨慕的一對夫妻,郎才女貌。張蓮好是來自廣州的知識青年,到蔡屋圍村大隊插隊,有些文化,梳著一條黑亮的大辮子,面容清秀。蔡珠祥是村里大隊的手扶拖拉機手,喜歡冒險,富有朝氣,能讓拖拉機在土路上開得飛快?!澳莻€時候可以開拖拉機的,好比現(xiàn)在開勞斯萊斯的,厲害得很啊!”蔡許生(化名)是蔡珠祥的發(fā)小,在他的記憶中,蔡珠祥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曾經風光無限。

        1969年,蔡珠祥與年長他3歲的張蓮好成為夫妻,有了一個兒子,全家每月的收入不到30元。1972年,張蓮好又懷孕了,本就拮據(jù)的生活可能更加困難,蔡珠祥決定加入“逃港”大軍,偷渡香港,開始了在外16年的漂泊。

        在內地,蔡珠祥是風光無限的手扶拖拉機手,但是到了香港,他成了一文不名的下層勞工。和很多逃港內地人一樣,蔡珠祥在香港只能從事一些廉價勞動力的工作,洗碗、粘紙盒、做清潔,不過干得最多的還是建筑工,因為掙錢更多,每月300元。對于年輕的他來說,有力氣,身手靈活是最大的優(yōu)勢。當時內地對香港的宣傳是黑社會橫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然而令蔡珠祥驚訝的是,這里的生活水平比內地高許多,香港居民還用上了洗衣機和電視機。

        生活在一水之隔深圳的張蓮好的日子也不好過。在以宗族關系為紐帶的農村,她作為一個外姓女人,帶著一雙兒女,跟村里人的關系并不好,還受到排擠。有蔡屋圍村的村民猜測,這也是后來張蓮好下定決心要爭取賠償金、堅決不要物業(yè)補償回遷的最主要原因,她不愿意再與村里人住在一起,她要在拆遷中揚眉吐氣。

        1974年,香港政府實施“抵壘政策”,內地非法入境者抵達市區(qū),只要能夠接觸到香港的親人,就可以登記領取香港身份證。而在該日期之后抵港的非法入境者,則會立刻遣返內地。這一年,蔡珠祥得到了香港居民身份證。然而,他沒有想到香港居民的身份,令他在1992年深圳農村城市化改革中,失去了在村股份有限公司分紅的資格。不過,也正因為這個身份,為他在后來拆遷的博弈中得到了特別的關注。

        1979年初,在朋友的建議下,這個血液中流淌著冒險基因的年輕人決定展開更遠一次的冒險——偷渡美國。但是,這一次他陰差陽錯地來到了南美國家厄瓜多爾,與家人徹底失去了聯(lián)系。在南美的近10年中,蔡珠祥甚至放棄了回國的念頭,與當?shù)厝私Y婚生子。直到有一天,一個廣東華僑告訴他中國已經改革開放,深圳成為經濟特區(qū),已經不是他離家時候的樣子了。

        1988年,蔡珠祥從南美飛到香港,過境回到深圳。關于他回來的方式,村里人有兩個說法,一是他購買了一張從厄瓜多爾飛往香港的機票,返深;二是張蓮好借了2萬元美金,去厄瓜多爾把闊別多年的老公接了回來。那一年,蔡珠祥38歲,張蓮好41歲,他們分開已經整整16年了。此后,他再沒有見過自己在厄瓜多爾的孩子。

        包租公

        1996年,蔡珠祥和張蓮好花了100萬元,將之前的小樓拆除后重新建起了一幢6層小樓收租。蔡珠祥和張蓮好感覺到從未有過的富足和安定,蔡白天去喝茶、四處逛逛,張則每天去荔枝公園散步、偶爾和村里人打打麻將。

        蔡珠祥在外漂泊,也許他并不能完全理解妻子在家的艱辛。一個外姓外地女人在村里孤立無援,舉目無親,最多的時候她做了包括清潔工在內的五份工,生活仍艱難坎坷。1982年,她用自己打工的積蓄和丈夫寄回來的錢,在80平方米的宅基地上建起了一棟兩層小樓。在幾個受訪的村民記憶中,這個女人的性格也越來越“硬”,有時候甚至執(zhí)拗,很難說話。她在村里很少和別人搭訕,也很少與人產生矛盾,每天早出晚歸,行色匆匆,異常忙碌,臉總是繃著,前額的頭發(fā)倔強地立著。她就像熱鬧的蔡屋圍村中的獨行者。

        1992年,深圳開始第一次城市化改造,4萬多持農村戶口的“農民”一次性轉為城市戶口,在原村委會基礎上也組建了股份公司,村民參與分紅。但是,由于張蓮好不是“本村人”,蔡珠祥又是港人身份,所以他們二人均不能參與村股份公司的分紅。雖然,農村變成了城市,村民變成了市民,但教育、醫(yī)療、養(yǎng)老等均沒有納入城市化管理,村股份公司也沒有擺脫以宗親為紐帶的血緣股、家族股等。

        由此,深圳的農業(yè)已經基本消失,城中村的村民們在祖先留下的地上“種”越來越高、越來越大的房子,他們走上了這條毫不專業(yè)的房地產經營之路。一開始,蔡珠祥對無業(yè)兒子的前途十分擔心,兒子甚至買瓶啤酒都要問張蓮好要錢。1990年前后,和村里人一樣,蔡珠祥也投入了第一輪的搶建風潮中,將自家房子加蓋到四層,外墻上貼了光潔的瓷磚。村子里住滿了外地奔赴深圳的淘金者,滾滾而來的租金讓蔡珠祥覺得漂泊海外打工有多么不值,他也不再擔心兒子的未來,因為靠房子收租,根本不需要工作。

        整個城市的開發(fā)改造帶動了蔡屋圍價值的提升,原住民成為了最大的獲益者。

        此后,隨著越來越多涌入的外來租客,村里的房子也不斷“長高”。1996年,蔡珠祥和張蓮好花了100萬元,將之前的小樓拆除后重新建起了一幢6層小樓。村里的樓房多方正,六七層高,除了一道樓梯外,所有的空間都被分隔成一個個單獨的房間,分別出租,每間租金600-1200元不等。在村里人的小樓中多是一房一廳等“小戶型”時,不甘落后的蔡珠祥夫婦則選擇了三房一廳的“大戶型”。也許是因為蔡珠祥認為,“大戶型”更加氣派、風光,也顯示自己在海外多年見過世面,與村里人不同。闊綽的大開間套房確實讓他們在村里風光了一把,但是到了實際出租的時候,每平米的實際收益和出租率卻不如小戶型。因為租住城中村的多是城市低收入人群,他們之需要一間房,一張床,卻不需要落腳點有多寬敞、多舒適。如果全部是一房一廳的小戶型,6層小樓至少可建30套小房出租,每月坐地收租總額至少要比現(xiàn)在的萬余元翻一倍。

        盡管如此,蔡珠祥和張蓮好仍舊感覺到從未有過的富足和安定,蔡白天去喝茶、四處逛逛,張則每天去荔枝公園散步、偶爾和村里人打打麻將。也許是巧合,他們擁有的深圳市羅湖區(qū)蔡屋圍老街坊12號小樓,正是后來建成的京基100大廈的大堂位置所在地。

        釘子戶

        蔡屋圍城中村拆遷改造中絕大多數(shù)村民都選擇了產權調換方案,蔡珠祥家是個例外。2006年9月15日,推土機推進蔡屋圍村,蔡珠祥一家開始了釘子戶生涯。2007年9月22日,蔡珠祥得到了1700萬的天價補償款,成為中國“最貴的釘子戶”。

        2003年,經人民銀行總行同意,人民銀行深圳中心支行提出要擴建。擴建涉及蔡屋圍原居民的拆遷和安置,考慮到原居民提出原地安置的要求,市政府研究決定以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擴建為契機,對老圍片區(qū)進行整體改造,打造蔡屋圍金融中心區(qū),同時改善居民的生活環(huán)境。項目批準立項后,2004年被列為深圳市以及羅湖區(qū)的重大項目。2004年,蔡屋圍集團公司與京基公司簽訂了房地產開發(fā)合同,近46萬平方米土地即將拆遷開發(fā),蔡珠祥的房子也在其中。

        當時提出的補償安置方案是:1、產權調換。按現(xiàn)狀查丈建筑面積“拆一補一”,回遷房的產權形式是市場商品房;2、貨幣補償。按現(xiàn)狀查丈建筑面積,補償價格是6500元/平方米;3、產權調換和貨幣補償相結合。120平方米以內的部分,加上獎勵獎金,貨幣補償價格相當于12000元/平方米,剩余部分可選擇原地回遷;4、原地回遷部分,過渡期內租金補償為25元/月·平方米。

        彼時,蔡屋圍城中村拆遷改造是深圳市大規(guī)模改造城市中心城中村的頭一遭,一開始并不順利。負責拆遷的京基公司的工作人員伍青山記得,許多村民都采取了觀望政策,因為不少人擔心房子一旦拆了,補償是否能夠兌現(xiàn)。甚至還有少數(shù)村民以1萬元/平方米的價格將物業(yè)轉讓給他人。

        直到開發(fā)商提出一個附屬方案:以1.2萬元/平米收購村民原有物業(yè)一層,馬上支付現(xiàn)金約140-160萬元不等,用于村民在拆遷過程中過渡性購房,其余物業(yè)則等待幾年后回遷房“拆一補一”進行產權調換。2006年,深圳市平均房價不足1萬元/平方米。這個方案對于拆遷起到了決定性的推動作用,2007年4月,386戶居民中,380戶簽下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絕大多數(shù)村民都選擇了產權調換的方案。

        2006年9月15日,推土機推進蔡屋圍村,從紅寶路一側開始拆遷,蔡珠祥一家開始了釘子戶生涯。

        蔡珠祥家的6層小樓究竟值多少錢?他們先是要求1.2萬元/平方米的現(xiàn)金補償,遭到拒絕,開發(fā)商的理由是房子是城中村宅基地上的農民房,和周邊的高樓大廈不能橫向比較,因此價格更不能參考后者。此后2006年9月房地產評估機構給了價格是4089元/平方米,理由是宅基地實際不能流通,房子沒有房產證。雙方對房子價值幾何的評價大相徑庭。京基將補償金提高至9000元/平方米,雙方仍未能達成協(xié)議。

        2007年3月,張蓮好以網名“阿香婆”在網上發(fā)表了一篇名為《南方第一高樓之征地拆遷令我感到弱勢》的文章,拉開了這一出拆遷的大戲。這場拆遷的拉鋸戰(zhàn)從一開始就成為深港乃至全國媒體的報道熱點,它具備太多吸引人的新聞元素:蔡珠祥的港人身份,《物權法》的頒布,上千萬的天價賠償,已經在迅猛飆升的深圳房價……老人與開發(fā)商,孤樓與新地標,這棟老樓的命運成為深圳舊城改造的標志性事件。

        蔡珠祥將內地和香港媒體記者的聯(lián)系方式記錄在一個小本上,有需要的時候他就逐個打電話。為了防止開發(fā)商假冒記者搶走房產證,他將房產證存進銀行保險柜,給記者看的只有復印件。

        在這場拆遷保衛(wèi)戰(zhàn)中,偌大的工地上只有這幢6層小樓孤獨而倔強地屹立著。蔡珠祥堅定地認為他手中抗爭的砝碼是媒體、膽識和法律,而法律是最重要的。同一時期出臺的《物權法》為舊改拆遷再添變數(shù),它成為蔡珠祥的有力武器。有一陣,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釘子戶”紛紛找到蔡珠祥學習取經,他就帶著人家到書店買一本《物權法》。他振振有詞地拿著《物權法》跟媒體說:“根據(jù)《物權法》,如果是像建地鐵、政府機構這樣涉及公共利益的項目,個人利益要服從公共利益。但是建金融中心是商業(yè)利益,所以我可以和他們自由談判?!?/P>

        夫妻倆可謂“一文一武”。這邊,蔡珠祥拿著《物權法》要談判;那邊,張蓮好則用她的近乎偏執(zhí)的強悍來表示決不妥協(xié)的決心。拆遷不僅留下了小樓,還留下了小樓前蜿蜒通向深南大道的一條小路。每天早上4點,張蓮好都一個人拿著掃把,把頭一天拆遷灑落在小路上的灰土認真掃去,每天一掃就是兩個小時。2006-2007年連續(xù)報道此事件的一個記者回憶,每次見到張蓮好,她頭一句一定是:“這地是我家的,房子也是我家的,就是要他們賠!”

        羅湖法院召集雙方調解了4次,斡旋成了主要協(xié)調方式。2007年9月22日,蔡珠祥得到了1700萬的天價補償款,成為中國“最貴的釘子戶”。那一年,他57歲,張蓮好60歲。伍青山對那一天的場景記憶猶新,張蓮好打電話給他要交鑰匙。在小樓前,張蓮好遞過來小樓的鑰匙,盡管她極力保持平靜的表情,但是眼神中流淌出無盡的凄涼。張蓮好說:“青山,我現(xiàn)在啥也沒有了,只剩下錢了,明天就睡在天橋下數(shù)錢去?!彼x開的背影被午后的陽光拉得越來越長,一步三回頭,似乎想要把身后的小樓嵌入眼睛里。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他們幾乎天天見面,此后他們將相忘于江湖。

        對于公眾來說,賠償金總額成為最大的八卦。兩人挨個給記者打電話,告知這個他們認為“揚眉吐氣”的結果。有記者至今仍記得電話中蔡珠祥那勝利者的口吻。也有參與報道的記者認為,夫婦倆一直都把媒體作為爭取更多賠償金的利用工具。

        隱居者

        蔡珠祥和張蓮好分開了,1700萬也被分成四份,蔡珠祥、張蓮好和一雙兒女各一份。2007年底,蔡珠祥在布吉買了一套房子和女朋友同住,小區(qū)里的居民很少注意到這個精瘦、有些駝背的老人;至于張蓮好,誰也不知道她現(xiàn)在哪里。

        多數(shù)蔡屋圍村民選擇了物業(yè)補償回遷,1-2套120多平米的大戶型+10多套40多平米小戶型的“組合”。位于蔡屋圍的京基金融公寓,1755戶住戶中,業(yè)主300多戶,租戶1400多戶。而這些業(yè)主幾乎都是蔡屋圍村被拆除的108棟樓的原村民。他們住在大戶型的公寓中,大戶型集中在一棟新樓中,位置好、戶型大。羅阿姨家物業(yè)補償建筑總面積720平米,2006年拿到了一層的拆遷補償金144萬元,余下面積換取了一套107平米的三房兩廳和13套33-44平米的一房一廳。目前小戶型全部用于出租,每月租金總額約4.5萬元。村里其他人跟她家情況差不多,也有村民一家擁有超過20套房產的。

        還有一幢新開發(fā)的寫字樓產權屬于蔡屋圍村股份公司,如此村民的分紅就更高了。村股份公司組建物業(yè)公司對寫字樓進行管理,村里不少年輕人在物業(yè)公司里面工作。盡管每個月的工資僅僅夠汽車的油錢,但是他們仍舊很樂意去“上班”。無疑,這些村民已經成功躋身富翁行列,但是幾乎所有村民都對記者的采訪有些避諱。羅阿姨面露難色:“大家都以為我們發(fā)財了,其實我不想做富翁,就想安安穩(wěn)穩(wěn)過日子。”

        如果按照產權補償?shù)姆绞?,蔡珠祥?08.3平方米的總建筑面積,按照均價3.5萬元/平方米計算,保守估計目前的市值總額超過2400萬元。

        但是,如果僅僅是如果。

        有村民提出,蔡珠祥和張蓮好之所以堅決選擇現(xiàn)金補償?shù)姆绞?,抗爭了整整一年多時間,原因是兩人作為夫妻早已貌合神離,而現(xiàn)金補償給了大家更方便分割財產的方式。也許是巧合,現(xiàn)在的蔡珠祥和張蓮好確實分開了。1700萬被分成四份,蔡珠祥、張蓮好和一雙兒女各一份。

        蔡珠祥和張蓮好更換了電話號碼,和村里人沒了聯(lián)系,因為釘子戶行為拖延了工期,也就推遲了大家回遷的時間,他們成為全村“公敵”。蔡珠祥曾和別人說,張蓮好沒有再買房,而是租住在濱河新村。這是一個建設于上世紀80年代的“老”住宅區(qū),離蔡屋圍很近。但是,記者通過物業(yè)管理處和社區(qū)工作者均未能查到張蓮好的租賃信息。有一種可能,張蓮好已經更換了住地,在連前夫都不知道的地方;還有一種可能,張蓮好用了別人的名字租下了濱河新村的住宅。她就像瓶子中的空氣,打開瓶蓋就消失了,誰也不知道她現(xiàn)在哪里,她生活得怎么樣?

        2007年年底,蔡珠祥在布吉買了一套三房兩廳131平方米的房子,購房和裝修總價約200萬元。他清晰地記得那時候的房價是9400多元/平方米。目前,他和女朋友同住,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社交圈子也越來越小,在蔡屋圍老村外,他很難找到與自己有著相似背景和共同語言的人?!案饷娴娜肆牟粊怼保讨橄榈钠胀ㄔ挷缓?,說起來很費力。每天,他6點起床,然后下樓散步,8點買菜回來,順便帶一份報紙,9點吃早餐、看新聞,瞇著已經老花的眼睛逐頁閱讀報紙,午飯后午睡,下午要么看碟要么下樓打會兒麻將。小區(qū)里的居民很少注意到這個精瘦、有些駝背的老人,更不知道他就是名噪一時的“天價釘子戶”。平日里他很少出門,“我也沒有啥可以去的地方,呵呵”,蔡珠祥說,難得去香港找到那些熟悉的小餐廳,吃吃久違的味道,是他一段時間里最幸福的時光。由于女朋友暈車,他們幾乎沒有旅游的安排。蔡珠祥至今沒有買車,他說自己不需要,也沒有想去的地方。

        他不知道兒子和女兒現(xiàn)在的工作是什么,最牽掛的人是年幼的小孫子。他時常還會想起做釘子戶那段轟轟烈烈成為公眾焦點的時候,時常拿出那本記錄著各個媒體記者電話的小本來反復摩挲。對未來,他說沒有什么想法,平安過一天就是一天?!拔以趺纯赡芑夭涛輫??我在那里沒有房子了,別人也不歡迎我?!闭f到這兒,蔡珠祥很是無奈。

        和蔡珠祥一樣選擇住在“外面”的人幾乎沒有,村里人因為物業(yè)補償,回遷還是住在一起,他們普遍對現(xiàn)在的生活比較滿意。回遷入伙時,有村民得知自己家住20多樓驚呼:“每天爬樓怎么吃得消???”當搭乘電梯“回家”后,這個村民感嘆道:“坐電梯還是比爬樓梯舒服?。 辈疬w前,有車的村民很少,李先生是村里之前為數(shù)不多幾個有車一族,車子在村里只能亂停放,車身被刮、玻璃被砸是經常的事情。現(xiàn)在,幾乎每家都購買了私家車,車庫中幾乎看不到20萬以下的車型,很多家都有兩臺以上的汽車。 老村民蔡叔聽人說,蔡珠祥曾經在去年通過中介想買蔡屋圍的京基金融公寓的房子,搬回來跟原村里人一起住,“但是,怎么可能有人賣房子給他?他當釘子戶是出名了,但是當時是得罪了全村的人?!?/P>

        生活環(huán)境變化了,原有的生活方式卻沒有什么改變,初一、十五,村民們會在集中地指定空地燒紙拜祭,老人中心幾十個麻將桌每天都很熱鬧。蔡叔樂呵呵地說:“原來是一家一棟,現(xiàn)在是樓上樓下,還是那些人?!币换ㄒ皇澜?,一村一天堂。他們有著價值千金的物業(yè),有著每月數(shù)萬元的穩(wěn)定租金收入,但是他們都感覺自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居民。走出大廈后快節(jié)奏的城市節(jié)奏,是大部分村民所不能適應的,于是雖然舊改已經將蔡屋圍村從深圳版圖上抹去,但是他們仍舊習慣只和村里人來往,對同族人身份認同而懷念。

        現(xiàn)在,蔡珠祥仍舊肯定地表示不后悔當初的選擇,“當時有當時的情況,我本來以為自己會客死他鄉(xiāng),現(xiàn)在能夠在故鄉(xiāng)安度晚年,我已經很慶幸、很安心了?!?/P>

        無論是選擇偷渡的冒險,還是建房時戶型的選擇,又或者是拆遷時選擇的賠償方式,每一次蔡珠祥夫婦都沒有“隨大流”,都沒有安分地等待命運的安排,都顯得那么特立獨行。但是,命運好像給這對勇于冒險的夫婦開了玩笑,每一次選擇他們好像都處于“下風”。

        是命運嗎?誰也不知道。唯一知道的是,這一切發(fā)端于1972年,那個勇敢的年輕人走出家門,偷渡香港的那一刻。那時候,他還是個強健的年輕人,充滿夢想,現(xiàn)在他只是個老人,只想安度余生。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已有0條評論
      熱門評論:
      頻道推薦
    1. 非法收受財物6794萬余元 李勇一審被判十四
    2. 羅智強批“暫時性關稅”是一場騙局:賴清德
    3. 國務院:免除公辦幼兒園學前一年保育教育費
    4.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xiàn)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xiàn)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huán)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huán)灣生態(tài)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huán)灣生態(tài)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晉江公安“背包”精神26周年(視頻)
      晉江公安“背包”精神26周年(視頻)
      醫(yī)解百科︱這5種習慣都會傷害你的胃(視頻)
      醫(yī)解百科︱這5種習慣都會傷害你的胃(視頻)
      專題推薦
      關注泉城養(yǎng)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關注泉城養(yǎng)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xiàn)泉州在補齊養(yǎng)老事業(yè)短板,提升養(yǎng)老服

      新征程,再出發(fā)——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
      2020福建高考招錄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國家衛(wèi)健委:醫(yī)療機構門診命名不得“標新 泉港區(qū)委上半年工作會議召開 三明開展占道施工專項整治行動 三明將樂:設施大棚早稻豐收 安溪縣委召開上半年工作會議 錢永年同志逝世 渝昆高鐵長水機場隧道貫通 為全線建成通 「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村支書張衛(wèi)平